三歲三個月之第三次美國探親
今年工作內部許多變動,女兒也剛好小班臨時換幼兒園,似乎比較少有時間心情寫網誌。與前兩年一樣,我們選擇在六月中出發到美國探親。這次因為工作福利有三個月的假,在美國多待了半個月。在美東公婆家一個半月,有每年一次見朋友和親戚小聚、也第一次帶女兒去紐約(因而二次確診、休息了快一週)。在美國放假兩週時,帶女兒在婆家附近探索一些小地方(採藍莓紅莓、可以餵長頸鹿的小動物園、圖書館、公園小胖場等等),每週兩三次在家後院的玩水游泳,非常開心充實的美國夏天。
長途飛行
依然是 3 小時抵達機場+15-16 小時飛機+3 小時拿行李加車程,單程總共將近一個整天的遙遙旅程。也許是女兒又增一歲、有著前兩年(2021、2022)的經驗,這次來回都有準備周全也較從容些。女兒以前會暈機多帶的袋子(機上也每個座位一個)這次好在沒有用到、備用衣服兩三套、尿布墊和過於充足的尿布、以及女兒可以自己玩很久的貼紙書。行前依舊不斷提醒女兒在飛機上要睡覺(現在她都說搭飛機 = 睡覺+吃+看電視),中午從幼兒園回家午睡之後都保持清醒,在機場也盡量讓她走路活動。機上有兩餐,上飛機約 2-3 小時後第一餐,餐後到廁所換上過夜尿布,回座位後燈也慢慢熄上,開始長睡眠。這次兩趟都有睡 8-9 小時(家裡通常十小時),起來剩下 3-5 小時,抵達前兩三小時供最後一餐,其他時間玩自備玩具、機上送的玩具、看電影電視小遊戲,不知不覺也就降落囉。有幫女兒準備充氣腳墊,不過大部分是防止她掉下座位。我們大多也跟著睡,我看了一部電影。餐點有幫女兒先選特別餐,才能先上在一般餐來之前幫她用餐,隨身行李有帶拋棄式圍兜。
六月中開始高價位
今年的機票價格跟前兩年類似,6/15 後價位開始暑期高價位,我們來回兩趟都是全滿。
時差、睡眠
這一趟長途飛行也是約一個禮拜完全恢復。雖然在家女兒一直是睡嬰兒床,公婆家的類嬰兒遊戲床已經太小,這趟嘗試讓女兒睡在以不住家裡的小姑房間的單人床,小床初體驗。前一兩週她時差早醒會離開房間,之後維持固定作息,一點的午睡大都很順利,晚上長睡眠偶爾會花比較多時間入睡(0.5-1小時)。回來快四個月後,女兒在家也從嬰兒床升級到自己的床。
語言轉換(續)
女兒從七個月上托嬰到現在幼兒園是全中文環境,兩歲前我都和她說中文。因去年在公婆家有語言隔閡,在女兒兩歲後跟先生在家和女兒說英文。今年在美國一個半月有明顯的轉變,女兒開始會用英文對話,回台後到現在四個月後我們也是維持在家用英文。最近剛好和高中英文老師分享,女兒是「同時雙語」與我們小時候先學中文再學英文不太一樣。有時和她在中文環境像是回娘家,她會偶爾中英夾雜,例如她和外婆說「妳太late了」我媽媽以為她面容憔悴看起來太「累」😅。
紐約小旅行
一直想帶女兒到美國大城市看看世面,但礙於紐約對嬰兒不太友善(尿布檯、推車都不太方便),今年女兒三歲覺得可以試試看囉。旅行紀錄之後會在另一篇寫多點細節,交通方面我們搭火車 Amtrak 入城,飯店就在火車站旁、熱鬧的中城,回公婆家搭也是飯店旁的 FlexBus 可以到各個大小城市。紐約市的交通工具,原本有帶輕便型汽座,後來完全是走路加地鐵滿方便。女兒對紐約的印象:「太多聲音了」,對於聲音較敏感的她,住在中城的確是從早到晚都有消防車、警車的聲音,許多刺激。當時還沒戒出門尿布,尿布檯在我們造訪的景點也都不難找。可惜的是在行程中後我開始身體不適走路走得很沈重痛苦,之後全家確診,還傳染到婆婆,也得取消和表哥表姐週末的聚會。回想應該是在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免費參觀的那一天,環境不如臺灣的乾淨、會定時清潔,整個場館玩具不在位子上,下次人多的密閉空間還是戴個口罩。
總結
每年到美國待一陣子,深深體會台灣、美國都有各方面的優缺,沒有完美的居住地,學習去感謝和珍惜自己選擇的優點,和對缺點試著去改變或調適的心態。有時在台灣不太開心的地方(行人地獄、擁擠程度、蚊蟲困擾)覺得到另個地方會完全變好,但美國也是各種缺點和不方便。明年期待帶女兒去不同地方,也許嘗試看看公婆家附近的夏令營(四歲以上),會有不一樣的體驗。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