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後過渡的食物們

寶寶一歲後,飲食不再是副食品但也未到完全跟大人吃的階段。每個家庭作法不盡相同,此篇分享我們家滿一歲後外食、平日托嬰晚餐和週末午晚餐的餐點選擇。我們算是懶人煮法混合多樣食材在一道,在忙碌育兒生活和健康的堅持中取一個平衡。

➡️ 兩歲友善餐廳持續更新中

外食餐廳選擇

我們一直是建立寶寶吃飯就要坐餐椅的規矩,因此首先餐廳要有兒童餐椅,選擇自然少了一些。寶寶小的時候還可以帶推車進餐廳給她一顆玉米,一歲後的食物需求也跟著增加,在外用正餐需要足夠的食物。一歲前還能安靜好奇的看大人用餐,這個階段開始很容易無聊用哭鬧表達一定要有準備,餐廳的食物或是自己帶的都好。有些家庭會帶玩具,但除非是和朋友很久的敘舊,我們希望正餐時間就是專心用餐。我們通常偏好百貨公司或連鎖餐廳,氣氛不會太高檔太安靜的。食物方面,有白飯和清淡食物的話,我們會直接給寶寶。不過這個年紀餐廳大多可以接受自備食物,如果從家裡出發,我們還是會用電鍋蒸一些不會弄得很髒亂的手指食物放密封碗或悶燒杯帶到餐廳。玉米、水煮蛋、豆腐、蘋果、香蕉、饅頭、麵包、翅小腿、青花菜、米餅我們都帶過。如果寶寶學會用餐具更方便,可以帶飯類,或是自備菜,在餐廳點白米飯類的澱粉。

餐廳經驗

  • 🌟 鼎泰豐:提供無調味的蛋炒飯,直接點菜單上的炒飯(大人吃再自己加調味),確認餐點時告知無鹽無味精(大一點的孩子也可以說少鹽)。餐廳提供推車寄放服務、兒童餐椅、碗和湯匙、小水杯
  • CoCo 壹番屋(日式咖哩飯):一歲時點白飯和水煮蛋、玉米。提供兒童餐椅、碗和湯匙、小水杯
  • 藏壽司:一歲時點毛豆,自備麵包。快兩歲開始給牛肉烏龍麵過水,每個座位都有提供熱水很方便。提供兒童增高餐椅
  • 🌟 彌生軒:點過豬肉筍鍋類很清淡,幾乎是無調味。原本主餐都可以續白飯、湯,可以加點錢換五穀米,飯也可換成清淡的青菜。餐廳提供兒童餐椅、碗和湯匙、小水杯
  • 🌟 大戶屋:我通常會點寶寶可以分食較清淡的定食,主餐都可以續白飯、湯,也會加點蔬菜蒸籠、五穀飯。餐廳提供兒童餐椅、碗和湯匙、小水杯
  • 火鍋店:會選品質較好的火鍋餐廳選最清淡的湯頭(台北大安站的穗川小農鍋物印象不錯),大人點的份量再加肉菜主食
  • 粟米肉粒台北忠孝店:帶寶寶去大安親子館前幾天找到附近菜單較適合可訂位的餐廳,印象非常好,店員都很友善,店裡提供的兒童餐具是我看過質感最好的。給寶寶點了幾樣單點的飯肉菜也分一些早午餐的食材給她,以及現打蔬果汁

在家用餐

平時有托嬰時比較有時間每天換菜色,但與寶寶在家的日子或是較忙時我會一次做 2-4 天的餐。早餐和托嬰一樣給水果,一歲半前起床也還有親餵。中午十二點的午餐和晚上六點的晚餐,通常是一餐飯類、另一餐非飯類,午餐加一小杯鮮奶,有時隨餐也會給水果。週末放假有空時也會盡量變換煮法,一餐用蒸的,另一餐用炒的。以下分享一些通常 15-30 分鐘可以煮好的作法:

電鍋飯類懶人煮法

寶寶副食品第二階段開始,我開始了簡易電鍋煮法——內鍋底部飯加藜麥或小米,再切一些青菜、紅蘿蔔或南瓜、菇類、絞肉或海鮮或魚、洋蔥或蔥薑蒜提味,也可以用高湯取代部分煮飯的水增加風味(我會用市售無鹽、材料簡單的雞肉或牛高湯)。喬好量一次可以煮幾天份,通常不會超過四天,之後再加熱很方便。因為電鍋不太適合葉菜類,我會選較適合蒸的菜像是瓜類、高麗菜、白菜、番茄、茄子。

百變炒蛋類

蛋類也是營養又有味道的食物,寶寶連電鍋蒸的水煮蛋都喜歡。許多寶寶平時不喜歡的菜像是櫛瓜、紅蘿蔔、葉菜,直接切碎或是刨絲和蛋拌在一起,加點絞肉或海鮮剁碎,或加入一些澱粉類像是燙過的寶寶麵或是麵粉,在炒鍋一起炒幾分鐘即可。硬的蔬菜類像是南瓜、紅蘿蔔,平常要煮比較久,但刨絲後熟很快。大蒜搗碎起鍋的香味,再加入切斷的青蔥就更有味道,寶寶很愛。

義大利麵類

在婆家不太方便用炒鍋的時候,開始較常用鍋子煮義大利麵,一次做約三四天份,加熱時加入起司調味。有些蔬菜我會先用電鍋蒸,同時煮沸少量的無鹽高湯(買市售的)煮義大利麵,超過包裝的建議時間煮到軟一些,再加入電鍋蒸的食材一起在鍋裡煮到吸收全部的湯。起司買大人自己喜歡原料單純的,我們是偏愛帕瑪森,天母家樂福有賣新鮮的起司塊。

其他手指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