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嬰兩個半月

離過年一個禮拜,隨著疫情升溫,每天都會想能不能回台中娘家(前幾天夢到家人,但想到先生兩年多沒見到家人想必內心思鄉情緒更多)。即使 Omicron 變種輕症許多,不少美國的親戚朋友同事確診多是一場重感冒,仍然很多擔心——一來是寶寶的健康,也會害怕像去年升三級沒辦法送托的工作該如何安排。我和先生常會笑聊,如果沒有寶寶,這場疫情的心情應該會輕鬆很多,三級警戒也還可以多出門不與人接觸的運動、嘗試許多外帶。

一個月一次的看醫生

時光飛逝,寶寶居然已在托嬰待了兩個多月。目前看醫生的頻率是一個月一次,加上極少停止的流鼻涕。最近一次雖然沒發燒,鼻涕多了幾天在托嬰建議下帶去看醫生,寶寶一進診間就知道要被醫生吸鼻涕立馬大哭,還獲得多拉A夢氣球一枚(變成我的視訊背景裝飾)。吃了三天的藥,每天用知母時吸鼻涕(真心推薦,藥局、婦幼用品店 400 元),好不容易好了幾天,每次都給寶寶加油打氣希望身體在每一次的生病愈來愈強壯。

工作育兒生活的平衡

雖然還是有快崩潰、感覺快應付不來很累的時候,總是告訴自己潮起潮落不論怎麼苦都會過去。工作有壓力較大的時候,也有較優雅從容的如意天。托嬰較穩定之後,我也開始重拾一些室外的運動——游泳與騎公路車。孕前一直有游泳的習慣,以前很喜歡去中正運動中心的 50 米池。搬到天母後,試過了北投洲美焚化爐游泳池和北護水療中心,但都需要騎腳踏車至少十幾分鐘。公路車是先生帶頭的新興趣,去年五月寶寶出生後才購入一台 Liv 入門車。剛好台灣的新同事也愛騎車,多了動力希望疫情穩定後約騎車。天氣好的時候,和先生約一週一次騎車,目前多是去附近的中社路練習和一次陽明山花鐘。每次騎車抬頭看藍天白雲,四周的綠葉大樹,心裡總是好開闊舒服。

假日和晚上的交換工作時間

因為游泳和騎車是寶寶在家沒辦法做的事,我開始會一週有幾天交換白天和晚上或假日的工作時間。碼農的工作性質多是責任制,其實這也是寧可不嘗試管理職的原因之一。團隊分佈各個時區,雖然我還是偏好在固定白天時間工作,晚上假日工作時也會盡量避免上線(登入Slack 以及回應訊息),專心在程式的工作、想問題、寫文章草稿等等。一開始我滿排斥在白天工作時間外做事,但是在寶寶生病幾次,變成一種需要,也慢慢接受調適。遠端工作後我一直都會用 Mac App 計時(正在測試自製版番茄鐘),提醒自己是否過度工作,卡關的時候難免超時也要記得之後排鬆一點。

牛年的收尾

寶寶的第一個過年即將來臨,托嬰在下週五過年前最後一天送托辦圍爐(心想著嬰兒圍爐的畫面就覺得好笑)。偶爾想像無疫情恐懼的平行時空,好希望在新年慢慢的恢復。雖然寶寶在托嬰小睡還是不太穩,感覺起來很喜歡在學校和同學互動(雖然拿別人奶嘴吃實在很無言),老師和護理師都很有愛心。從一開始新生兒到六個月翻身到現在會拍手和壓小按鈕,每個新發展都帶給我們無數驚喜。總是好喜歡週末三個人的時光,很期待過年回娘家團圓,迎接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