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餵旅程—新生兒篇

寶寶出生前,以為懷孕生產是最辛苦的事,出生後只是睡眠變少。寶寶來到這個世界後,才發現新手媽媽我最艱辛的過程是親餵呀。懷孕的時候看了書參加課程,聽了護理師的信心打氣,自然地期望自己親餵到寶寶離乳。當時不知道,塞奶、脹奶、破皮會比睡眠不足還痛苦。一直到兩個月左右,對親餵才比較多信心,每次親餵時候的恐懼才漸漸淡去。每個人的哺乳過程都不同,對很多媽媽可能很自然,但也許也有懂得這份苦的媽媽。這篇寫在寶寶三個月半,集結了過去看醫生及泌乳顧問的資訊和一些經驗分享,希望能夠稍稍幫上有類似問題的媽媽。

資源與求援

自己滿少有小孩且長期親餵的親友,媽媽以前只有一個月產假且不太順利的經驗,也因此我的母乳之路不時感到孤單。在臺灣,哺乳諮詢或門診都是自費,通常一千元起跳,這也是讓我一開始卻步而希望自己解決的原因。在月中開始塞奶,只知道要盡量擠出來以避免乳腺炎。月中有附單邊的通乳,是我第一次的專業求援,當然也付了錢疏通另一邊。我的奶量偏大,很多人覺得是好事但其實也很多問題——不停的脹奶,不時需要擠奶。

最專業的幫助是國際泌乳顧問,在華人哺乳網站可以找到臺灣各縣市的資源。然而每位擁有執照的背景盡不相同,我自己看過兩位:物理治療師和小兒科醫師。兩位都很專業,不過最後得到長遠幫助的還是毛心潔醫師的哺乳門診(在台北博仁醫院,國父紀念堂站附近,110年自費?)。毛醫師網站已有相當多的資源,在門診前我也看了大量影片和文章,不過有些姿勢上的問題自己還是會有盲點。毛醫師是很溫暖的醫師,兩次門診(一次看破皮一次哺乳諮詢)和護理師及志工的氣氛都很歡樂。她推薦了兩個臉書社群,我加入了「母奶娃娃考考你」可以提問,在那裡也受到許多人的幫助。

臺灣的哺集乳室政府有規定設立,很普及外出非常方便。百貨公司通常都有獨立的空間爸媽都可以一起顧寶寶,如果是共用的空間像台大醫院,爸爸不能進去幫忙換尿布之類比較不人性化。衛福部有「雲端好孕守(暨母乳一指通)」的 app (iOS / Android) 可以在地圖看到附近的哺集乳室,我用過幾次滿好找,臺灣這一點非常地貼心。

經歷過的哺乳問題

含乳姿勢不對

眾多親餵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含乳姿勢不正確。大概磨合到一兩個禮拜,我才第一次體會到含乳「對」的感覺。但是即使知道差別,一開始也無法每次都讓寶寶含對。當時去門診看破皮時,醫師點到一個我的盲點:讓寶寶去含乳,而不是塞奶給寶寶(移動寶寶,而不是乳頭)。含乳正確時,沒有受傷的話不會痛,寶寶嘴巴會張大,也會感覺到寶寶約一秒一次的吞嚥。姿勢方面,前幾個禮拜我常用橄欖球式,不過後來出月中習慣搖籃式在椅子或沙發上餵完後拍嗝都方便。

即使到三個月,寶寶含乳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時間正確。有時候寶寶會自己調姿勢到她能吃大口,有時候不會。如果寶寶沒有含上也調不好,我會用手指放到寶寶嘴角把乳頭拿出來再等寶寶張大嘴巴再試一次。如果脹奶太嚴重乳房太硬,寶寶也會比較難含上。像是當寶寶睡過夜,有時候起床離上一次親餵已經十個小時。這時候太脹,我就會先把一些擠出來再餵寶寶。

塞奶(硬塊)

如果有容易塞奶的體質,學會自救塞奶硬塊很重要。從快兩個月學會自救前,我到泌乳顧問物理治療師疏通了兩次,學會後到三個月多自己救了三次也不再那麼怕了。我學到的自救方式如下:

  • 最重要的是,發現塞奶擠不出來盡量不慌!視塞奶深淺程度,解決塞奶可能不是多擠或餵一兩次就會好。我自己個性易緊張,塞奶時整天都陷入焦慮其他事也做不太好。一天硬塊沒完全消失沒有關係,有改善就會越來越好!
  • 親餵時可以用手輕輕按摩硬塊,多餵塞的那一邊,盡量讓寶寶餵奶時下巴在硬塊上。
  • 如果親餵感覺不太有效或硬塊位置較深(我的情況),可以配合用手呈 C 型用兩手指沿著硬塊從最後往前找到硬塊最前面(最靠乳頭處)然後擠奶,通常可以擠出一兩滴,每一滴的流出就會慢慢把乳頭塞處通開。乳腺出口慢慢通之後,再多餵多擠幾次通常就會慢慢改善。小白點沒有關係,通了之後通常就會消失,不消失也無害。
  • 醫生建議先自救,兩三天還沒有改善對外求援。

乳頭破皮/受傷

在台大醫院產後住院的三天,即使有數位護理師協助親餵,約第二天就經歷了破皮。後來想想,當時的寶寶和我的媽媽經驗值還不到三天呀,我們兩人都在努力學習。當時準備了羊脂膏塗在破皮處,母奶也可以,隔天差不多就結痂了。前幾個禮拜的磨合,就是反覆的破皮、結痂,直到開始懂得正確含乳是什麼感覺慢慢增加含上的頻率。一個月後有一次的破皮花了一個禮拜左右才好,可能是寶寶奶量也較大了,傷口較大,完全擠奶單餵另一邊三天仍無明顯改善。我去毛醫師看門診,醫師開了一條藥膏半小時後才能親餵,我通常會隔一餐再餵受傷的一邊。我在每次親餵後會盡量清洗,用紗布沾橄欖油敷乳頭,可以忍受的痛就持續親餵。

在兩個月後,從來沒受傷的一側也疑似因為半夜後第一餐太脹而被寶寶咬受傷。肉眼沒看到明顯的傷口,我也休息了幾輪定時敷橄欖油,幾天下來慢慢改善。我也都會和寶寶說要溫柔地喝唷,有時候感覺寶寶也感應得到?😇

問答集

Q: 半夜該設鬧鐘醒來擠奶或餵奶嗎?

如果半夜寶寶沒有哭醒,醫生建議把握時間睡覺。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寶寶 5 kg 以下最好半夜還是醒來餵,不過寶寶通常不會讓自己餓的,爸媽可以放心補眠。親餵的媽媽可能會有脹奶的困擾,可以睡前先擠出一些,或是如果漲醒就起來擠一點點到舒服為止。

我前一個月多都會設四小時後的鬧鐘,但通常寶寶之前會自己叫我。而寶寶大一點,兩個月左右時,我開始發現自己醒來寶寶沒醒。再大一點,我試著不設鬧鐘,有一個禮拜身體還是習慣半夜醒來,餵給寶寶也會吃。快三個月開始,第一次自己沒醒一覺到八點,醒來寶寶會動來動去不過閉著眼睛。從第三孕期以來第一次連續睡超過六小時的感覺真是感動啊!

Q: 塞奶的原因是什麼呢?如何預防呢?

每個人塞奶原因不盡相同,醫生說通常是壓力和食物,每個人觸發發奶的食物也會不一樣。每次塞奶時,可以回頭想想過去一天是否吃了一些發乳的食物,以及環境人事物是否造成一些無形有形的壓力。找到可能的食物或壓力情況後,就比較能避免這些觸發點。

很多人是喝鮮奶吃起司塞奶,但我每天喝鮮奶茶有時吃起司也都還好。在觀察審視自己塞奶情況幾次後,我得到了結論:鮮奶油和油飯。很可惜的,頭幾次塞奶是因為兩份母親節蛋糕和爸爸準備的油飯,之後的生日蛋糕我們就買了古早味蛋糕和五穀粽子。我很喜歡的義美巧克力花生雪糕也塞過,只能等哺乳後再解饞了 🥲。

Q: 寶寶只喝了五分鐘,有吃飽嗎?

每個媽媽的奶量不同,可能因為我的奶量較大,寶寶前三個月含乳較正確後都是喝 5-10 分鐘。醫生說只要尿布量有到、體重有增加,不用擔心寶寶喝的時間太短。同樣時間擠奶的量和親餵的量也不能拿來比較的,親餵有奶陣通常都會比擠奶的量來得多。寶寶跟大人一樣也會有大小餐,有時長有時短都沒有關係,寶寶餓的話不會害羞讓大人知道的。

Q: 建議躺餵嗎?

因為寶寶自己睡嬰兒床(同房不同床),想說都要起來抱寶寶和拍嗝了,很少會躺餵。我試了幾次,但不是到處濕就是寶寶要含好幾次也會一直放掉。在哺乳諮詢時,醫生還是建議練好躺餵,親餵之路才會比較容易走得長遠,尤其在冬天的時候。後來我買了野餐也可以用的隔水墊,75×90 cm,寶寶頭下墊毛巾,在寶寶清晨五六點那一餐用躺餵有慢慢比較上手了。我自己躺餵完還是都會坐起來幫寶寶拍嗝,但半夜或清晨躺餵真的舒服許多。當然也不用覺得一定要躺餵,我也是半夜用搖籃是餵了兩個多月,除了有時候半夜 3-5 點睡不回去不會太困擾。

Q: 為什麼寶寶親餵的時候會一直扭來扭去轉頭?

醫生說通常是寶寶不滿意流速,太快太慢都有可能。早上第一餐最漲的時候,或是塞奶的時候,我常常會觀察到寶寶躁動。有時候寶寶喝到軟後如果還想喝或有嗝,她也常會哭或扭動。

Q: 哺乳枕怎麼用呢?

哺乳諮詢時我帶了家裡的哺乳枕給醫生看,她說這對我沒有用。每一個人情況都不一樣,要看胸型和體型。如果難用哺乳枕來支撐,可以用毛巾或是其他適合的沙發枕提供手臂支撐。

總結

哺乳的前幾個禮拜,常常磨合到氣餒流淚。哺乳顧問兼物理治療師說,哺乳之路是倒吃甘蔗,很幸運地我熬過來不再恐懼沒有放棄。親餵的旅程,是寶寶和我的親密時光——我永遠不會忘記在磨合時候,餵到一半含不好太痛把寶寶抱起來,挫折的眼淚掉下來,帶有點責備語氣跟寶寶說為什麼這麼困難。寶寶那時露出有點害怕的眼神,我馬上抱緊她跟她說我們都再一起加油下次會更好。也不會忘記,寶寶會笑之後,當寶寶喝一喝抬頭看我笑的時候。